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困难较多的大环境下,我盟经济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呈现出了整体平稳上升的势头。
一、全盟商贸流通业情况
上半年,城乡居民消费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稳中有进,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4957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0043.8万元,同比增长17.5%,农村牧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913.2万元,同比下降14.5%。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看,增长趋缓,比一季度末提高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降低4.2个百分点,预计7月份开始我盟消费品市场触底回升。
二、全盟各地商贸流通业主要运行情况
全盟各旗县、市(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程度有快有慢,其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快的有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东乌旗、西乌旗、乌拉盖等地区,较慢的有白旗、黄旗。各地主要情况如下:
(一)锡林浩特市:1、高端住宿餐饮消费呈下降趋势。高档酒楼消费大幅减少,营业额呈明显下降趋势。元和、玖苑、锡林浩特大酒店等受影响较大,营业额同比均下降40%。整体酒店行业来看,受冲击不是很大。餐饮业不景气同时受肉禽、鲜蛋、油脂、燃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员工资上涨影响,增加了餐饮业企业的营业成本,部分餐饮企业营业额和利润下滑。2、成品油销售受生产性用油及煤炭外运量减少等因素影响,销售同比下降20%。3、旅游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新亮点。全市游客接待量99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43%。随着旅游旺季及接踵而至的全盟各类大型活动的到来,旅游人数及收入将大幅增加。4、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内容日趋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人们的消费结构由传统的以吃、穿类商品向住、行、游为侧重转变,住房、汽车、教育、保健、医疗等成为消费的新热点,电子信息消费成时尚。5、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锡市民禾、安快、天亨等物流项目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12.06亿元;万象星城农贸批发市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图纸已报规划局,待政府规委会最后审批;红星美凯龙已投资4500万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95%;维多利商业广场已投资95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80%;“荣华苑”民族风情街位于贝子庙大街南、市医院西、锡赛公路东,呈“丫”字型空间结构,商城内东西、南北共有88个商铺(不包含外围临街面商铺)。东西街44个商铺的39个已开业运营,5个空闲。已开业运营商户中33家是经营蒙古服饰和民族工艺品商户,已基本形成了民族服饰、工艺品一条街。南北路44个商铺中29户商铺已开业运营,空闲15户。目前,风情街餐饮区正在招商中。
(二)东乌旗以乌珠穆沁商场、华龙购物广场、思赫腾步行街为主的核心商业圈已基本形成,引进的欧陆紫金广场、沈铁商贸流通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提升了商贸流通的基础能力。商贸流通重点项目阿吉泰酒店工程计划投资5961万元,已投资1900万元,年末预计完成投资4061万元。欧陆紫金广场计划投资2335元,已投资800万元,年末预计完成投资1535万元。黄金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共销售黄金饰品8.8公斤。
(三)多伦县建成开业的卉原商厦、奥翔春天商城、新世纪如海超市等商场,提升了购物环境、消费档次和水平;正谋划建设农贸批发、建材等专业市场、玛瑙中心市场,全力打造锡盟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联邦物流、大运万通、安快物流园区货运量同比减少,主要是煤炭销售市场持续疲软所致。
(四)其它旗县、市(区):西乌旗草原乘马俱乐部、乌珠穆沁滑雪场等项目建议书正在编制。巴拉嘎尔高勒物流节点的建设开始启动。西苏旗、东苏旗以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其它商贸项目快速升级。正蓝旗民族特色产业园区总投资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950万元。由包头杨程煤炭公司投资建设的中苠重汽物流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已投资3225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正蓝旗鹤恩建材城项目一期总投资8500万元,已投资460万元完成厂房基础建设。正镶白旗规划建设的万邦生活广场、商贸大楼等项目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太旗、黄旗、乌拉盖管理区强化市场监管,积极谋划当地特色产业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较快带来负面影响。从表象看,消费价格的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消费增长较快。但是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对消费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除直接影响到部份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外,还将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二是城乡市场发展仍有差距,农村牧区消费依然偏低。虽然国家优惠政策向“三农”倾斜,农牧民的实际利益得到提高,但农牧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际的消费能力大大地低于城镇居民。
三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近年来,全盟经济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不少地方在引导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热点形成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刺激消费的新热点商品不明显。目前,消费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供大于求,但真正能够吸引大众集中消费的商品比较缺乏。城市居民对大小型家电、手机等通讯工具的需求基本饱和,购买大型家电的消费者数量在减少。汽车作为商品虽然正在逐步进入家庭,但由于多种原因短期内不能成为持续的、导向性的消费新热点。农村牧区居民由于收入偏少等多种原因,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仅仅是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居民受如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非商品性的即期支出和预期支出加大的影响,仍然不敢放手消费,有钱存银行的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居民商品性方面的即期消费阻力较大,后顾之忧较多。
(二)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中低收入群体是拉动消费增长的潜在力量,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增加的收入最容易转化为直接的消费。因此,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功能,一方面要严格依法纳税,扩充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保障最低收入,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振兴农村牧区消费品市场。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潜力的挖掘和消费热情的释放,对消费品市场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强化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础设施支撑。要充分发挥和依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纽带、桥梁和辐射功能,通过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商品化经营,实现农副产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的良性循环,使农牧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要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牧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消除进城务工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障碍,切实保障农牧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农牧民的非农收入,为启动农村消费创造物质条件,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三是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构建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络。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商业网点。在城镇商业中心和人流相对集中的闹市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型百货商店或购物中心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从城镇中心到边缘的居民小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重点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菜市场和家政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便民早餐网点、特色餐饮网点建设。在乡镇和农村牧区,主要发展中小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构建以旗县镇为中心、苏木乡镇为依托、行政村嘎查为基础的农村牧区现代流通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锡林郭勒盟商务局 电话:0479-8224836 传真:0479-8220479 邮箱:xmswj2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