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head.png

市场建设

当前位置:业务工作 > 市场建设

推荐区内外典型电商扶贫案例供借鉴与学习——杭锦旗昌汉白村党旗引领谋发展 电商扶贫促民生案例

发布时间:2019-04-11 文章来自:锡林郭勒盟商务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为了以党建工作统领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紧紧抓住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有利时机,依托内蒙古牧农优选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以党建为引领,以电商为平台,以贫困户参与为主路径,大力实施电商扶贫战略,构建“党建+电商”扶贫新模式,将党员聚在电子商务产业上,使群众富在电子商务产业上,积极推进农畜产品网上销售与现代物流联动发展,使电商成为提升贫困主体增收创业的新引擎,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农牧民群众创业致富的新平台。 

  一、基本情况 

  昌汉白村位于巴拉贡镇西北侧,东临新建村,南接巴音恩格尔嘎查,西接山湾村,北靠黄河。全村总面积24.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社),共有832户、2218人,常住户475户、1580人,党员28人。有丰富的水资源,现有耕地5212.5亩、河滩地6500亩,村集体土地1200亩,人均耕地不足三亩,牲畜8254只(头),85%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导产业以发展订单农业(玉米)和种植油料(葵花)为主。 

  昌汉白村党支部立足于区位优势,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电商扶贫配套政策,在杭锦旗委办、组织部、经信局、扶贫办、就业局、团委和巴拉贡镇的帮助和指导下,村党支部设立青年创业扶持基金,依托中国邮政邮掌柜电商平台、供销e家电商平台、农品通县域电商平台、内蒙古终点物流有限公司物流系统和鄂尔多斯市同圆电子商务平台,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党员中心户+农民创业者”的模式,鼓励有想法、有激情、有梦想的年轻人创立昌汉白村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构建新型村镇社区经济生态圈,把高品质的商品和信息快速输送到农村,把优质的农产品和信息输送到城市,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生态系统。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下设研究中心和运营中心,电商扶贫研究中心已入住杭锦旗大学生创业园区,主要开展电商培训、电商人才交流和电商扶贫学术研讨等;电商运营中心主要开展农畜产品代买代卖、订单农业、快递收发、农资农具服务、缴费一站通、社区综合服务、家庭小作坊建设、农旅项目运作、土地流转服务、劳动力输出、产品包装设计、村级互助资金运作等项目。 

  二、做法及成效 

  (一)建平台、优环境,组织引领电商扶贫。为更好地助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带动农牧民脱贫增收,昌汉白村党支部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提出“党建领航 产业支撑 电商推动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作用,推进扶贫攻坚与电商发展融合互进。一是树好电商发展党建指挥旗。将电商扶贫作为第一书记“抓党建 促扶贫”的重要任务来抓,围绕“党建+电商”的扶贫模式,成立以第一书记任组长,名誉书记、支书、村长任副组长,“三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我们动员年轻党员开展创新创业,鼓励党员加入到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成立3户党员电商中心户,切实抓好统筹,形成合力。二是建设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建设是激活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市场的先决条件。2017年昌汉白村党支部自主开发设计昌汉白村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和红色农特微商城,建成下线体验店3处,构建起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创收并重的电商扶贫新格局,形成了搭载京东、苏宁易购、邮掌柜、供销e家、牧农优选等众多第三方平台网络销售渠道,不断夯实了电子商务基石。 

    (二)筑阵地、优服务,支部服务电商扶贫。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桥头堡,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前沿阵地。为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引领、推进作用,昌汉白村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不断拓展便民服务范围,让基层党支部服务电商扶贫内容更充实、服务更便利。一是抓基础强服务。利用“十进村阵地”工程建设契机,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硬件设施,加快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保障了昌汉白村互联网全覆盖,为农村电商发展及电商扶贫奠定了网络基础。同时,积极支持内蒙古终点速运在嘎查村设立物流服务站点,进一步改善和加强物流配送,解决农牧民购销不畅难题。目前内蒙古终点速运服务站点已100%覆盖全旗76个嘎查村。二是抓引领延触角。依托嘎查村开通的宽带网络、农牧民大讲堂、远程教育站点等为电子商务提供网络、设备和技术支持。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党员中心户+农民创业者”的模式,鼓励贫困户和青年农牧民发展农村电商,建立了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同时,紧扣全旗重点产业、优势资源,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结合社交电商,采用“微商城、微直播、微社群”三微模式,集中培育3个电商党支部线下体验店、6个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小作坊,择优培育3户党员电商中心户和20户贫困户,重点抓好网上购销、信息发布、物流服务、农旅服务、电商培训等工作,延伸“帮代办”服务链条,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电商扶贫。三是抓产业促增收。积极发挥昌汉白村党支部协调作用,构建“党支部+电商平台+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链条,组织农牧民对接电商企业,坚持把打造特色农产品作为农村牧区电商特别是电商精准扶贫的核心来抓,挖掘和研发包装了“超甜西瓜、农家自酿葡萄酒、香劲草酸奶、精品葡萄、贡源葡萄、奶豆腐”等一批网销主推商品,有效带动了农特产品线上和线下销售,构建新型村镇社区经济生态圈,把高品质的商品和信息快速输送到农村,把优质的农产品和信息输送到城市,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生态系统。同时,鼓励贫困户入股加盟或到企业、合作社务工,发展种植、养殖和进行农畜产品加工,在拉长产业链的同时,增加了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党支部电商交易额达30万元,带动贫困户25户,户均增收1500元。 

    (三)作先锋、重实践,党员干部践行电商扶贫。为让电商动起来,让农牧民富起来,昌汉白村党支部坚持党员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双带”和驻村干部帮扶作用,以标杆引导群众,以旗帜号召群众,大力培育扶持农村党员骨干、电商能人,拓宽电商扶贫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党员干部带头学电商。按照把“党员培养成电商骨干,把电商骨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思路,村党支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现场直播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电商知识。同时,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组织赴呼市、洛川、义乌等地学习考察电商运营,切实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电商的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党员干部的亲身体验,面对面向群众普及电商知识,让每个贫困户清晰地掌握电商的基本常识,引导农牧民积极投身电商创业,实现增收就业。党支部电商先后举办5期电商带头人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200余人次。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做电商。为了让电商更好地服务贫困农牧民,通过让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名誉书记结对帮扶,采取党支部牵线搭桥方式,切实打通电商企业与群众之间的最后通道,为电商扶贫注入新思路、激发新活力。全村涌现出了院和平、张海燕、崔晓慧等一批党员干部电商带头人,形成了“示范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态势,将更多的党员、群众聚在电子商务产业上,形成了紧密的生产和利益联结机制,助推群众更快脱贫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